池州的GDP在安徽的地级市中排在倒数第二,但是房价却排名安徽第三,仅次于合肥、芜湖。很多人对房价的上涨咬牙切齿,我却通过房价的上涨判断出,池州要翻身了。


房价上涨并不是凭空而来,很多靠概念炒作起来的房价要不了几年就跌回原形,在山沟里建森林氧吧房,在海边建海景楼,如贵州某些县市、威海乳山等等,当年靠各种广告支撑起来的房价,如今跌到一套房子才八九万,快和鹤岗齐名了。但是池州的房价上涨路径完全不是这样,她是因为工业经济蓬勃发展起来了!



第一批的上海人和深圳人来池州投资,中层以上的,或者技术员都是他们自己带过来的,工资的标准参照的是上海或者深圳的,中层一般月薪2万左右,年底还会有些奖金,当初的池州房价是4000,他们觉得,这样的房价跟不要钱有什么区别呢?租房还不如买房,买一套还不如买3套,反正池州又不限购。


后来更多的外地企业入驻,除了中层以外,大量的基层员工都从外地赶过来,有江西、贵州、湖南、河南、广西、云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基层员工收入在5000-7000.这样的收入不输于长三角的工厂,然后一看房价远远低于长三角,他们就萌生了买房的想法,如此一来,房价逐步被推高到了2万。至于咬牙切齿说房价高的那群人,都是本地人,他们都有房,只是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多买几套而已。


池州原本是一个佛系的城市,走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你说起池州,无人知晓,你得补充一句,就是九华山那个地方,别人才会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九华山。以前的池州,是那种非常安逸非常舒服,容易让人丧失斗志的地方,三步一山,五步一水,在六七十年代,有上海的知青不愿意返城,留下来和池州女孩结婚了,还有饥荒的时候,一些江苏的女孩来了池州,和这边的男人生儿育女,也没有回去。



池州为什么没有荒年?因为水里、山里自然生长各种各样的食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什么菱角、蕨菜、野竹笋、鸡头菜,还有到处是鱼,下雨天在田里都能抓到鱼,父辈们说,年轻时候,吃鱼吃螃蟹吃到哭,因为穷,买不起盐,更谈不上作料了,就是白开水煮,一下大雨,水就淹到门口,鱼直接蹦到家里来了。螺丝贝壳类的东西,根本没人吃,那时候,不知道这东西能吃,后来有人出去打工,回来告诉村子里人,螺丝也能吃,蚌壳肉也能吃。


这种天然养人的环境,导致了人们无所欲、无所求,躺平的生活挺好。直到2000年后,浙江人来池州任职,推进了池州从大农村到大都市的转变,工业立市成为池州的发展目标。之前大家都说,池州是个旅游城市,池州是个养老城市,结果旅游业没产生几个钱,都是荒郊野岭的,人家是来旅游的,不是来受罪的;说要拉来50万上海人来养老,结果一个也没搞来。因为没有工业的城市,没有资格去谈旅游,更没有资格去谈养老。



现在为什么江浙沪和珠三角的企业纷纷来到了池州?首先池州的基建标准远远高于苏南,在很短的时间内,建设好了高铁、飞机场、港口、四通八达的高速,这些连常熟、昆山、江阴这些发达县市都没有的基建。其次是江浙人来池州为官,带来了几个企业过来,这些企业家来了一看,居然有如此神奇美妙的地方,大片大片的山、大片大片的水,大片大片的地,就和现在很多中国人去非洲掘金一样,老板们回去大声疾呼奔走相告,到池州挣钱去,那里干什么都挣钱!老板们来的太多了,池州就划出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命名为:江南产业集中区,任由老板们自由发挥,接下来,过来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几千人的工厂随处可见。江南集中区已经不够用了,又批建了几个新的开发区。


为了配合这些老板们的工厂,池州把市里面道路搞成双向八车道的路,有些老板们怨声载道,说驾照得分不够扣,在池州开车,他总感觉到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很多省的高速才双向四车道呢!,他就纳闷:这么好的路,为什么要限速到60呢?池州城建比较好做的原因,是因为以前的城市非常小,步行20分钟,走完整个城市,她就是一个空地上发展起来的城市,你就是在市中心建一个飞机跑道也丝毫没有问题。



池州九华山飞机场是全省唯一一个年年都要扩建的机场,不断地增加航线,人满为患,除了去九华山祈福的人外,经商办实体的人越来越多,池州的战略定位不仅是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还将自己定位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几年,江苏大规模的企业来池州的非常多,电子、半导体、新材料、化学医药、环保产业都发展的非常好,池州有个园区,被称之为:中国半导体生产基地。


池州拥有大面积工业用地的优势,努力将自己打造成长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带,现如今,池州已拥有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大批市级工业园区,只要老板们有的是项目,池州有的就是地,而且并不占用山水,池州的山水留存的好好的,等工业发展好了,财政有钱了,这些山水,接下来搞美丽乡村建设用得上。


池州把市区以及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所有边边角角的地方人口加起来,还不到150万人,人口太少了,尤其是石台县,还没有常州的一个小区人口多,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蛮多,分田到户的时候,家家还分两座山,但这些东西并没有给农民带来什么收益,因为不知道拿来干什么,山上漫山遍野地长满了杜鹃花、栀子花以及可以吃的蕨菜、小竹笋。以及各种野生柿子,还有山边野生的树莓一排一排地灿烂地绽放着,当地人不叫树莓,叫“梦子”(音译)。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怎么吃也吃不完。


外地人在这几年纷纷涌入池州,池州女孩谈了外地男友,男友就赖在池州不走了,这惊醒了100多万的池州人,就是躺平不行了,必须得挣钱了,以前不存在男人打光棍的事情,现在没钱不好找老婆了,因为大量的外地男人涌入,一年挣十几万都是穷人了,女孩当然择优而选哦。池州虽然是没有彩礼的城市,但这不代表着女孩愿意嫁给一穷二白的人,以前愿意嫁,是大家都一穷二白,反正山上、水里随时都能捞一把吃的。现在不行了,有一部分人跑步进入了现代社会,另外一部分人也必须起来跑步了。


惊醒后的池州人,也开始兴家兴业了,搞养鱼场的,搞养鸡场的,搞杏鲍菇种植的,搞蓝莓种植的。本地人不擅长搞工业,搞搞农业也挺好,和外来的老板们做配合,外地人搞工业,本地人搞后勤,让他们吃好喝好,乐不思蜀,夜夜加班,多生几个小孩为池州做出贡献。


池州人口的发展已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了,有个上万人的浙江企业想搬到池州,但他们总是犹豫能不能招到人?其实这也是多虑了,带头吃螃蟹的企业有此顾虑很正常,如今池州产业已经规模化,形成了皖江产业带,只要有工作,收入还可以,打工人一呼百应,池州的隔壁就是江西省,在池州打工,离家近,找池州姑娘还不要彩礼,你想要工人还不容易,给整个江西省男人都能弄到池州来。



登池州齐山,往北俯瞰,已然看不到池州当年的小城,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东面的工厂星罗棋布,一直发展到铜陵地界。池州从一个大农村,逐渐成长为今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游人青睐的皖江新城,如今池州更是带“货”加入了长三角,从单个城市空间走向更广阔的城市群空间,池州的国际化,正在“后来者居上”!


我认为,池州经济跃居安徽前五位,也要不了几年了,池州,一座翻身的城市把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