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一到青春期就叛逆。叛逆背后的心理其实是“无力”。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儿童期(小学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勤奋学习,但青春期的孩子主要任务是“获得同一性”。对于一个除了学习还有情绪、人际等各方面的困扰的孩子,家长们还是只关心他的学习,能给他们的只是物质支持,无法教他如何面对身体快速变化带来的情绪困扰,无法和他讨论为什么我会对异性同学有好感等等,就会出现问题。家长们帮不了他们,但作为未成年人的他们又没有过多的经验,他们内心就只剩下无力感了,对父母没有期待了。

其实关系是具有互通性的,就像成年人对婚姻关系感到不满,就会跟伴侣吵架或冷战、甚至想要离婚一样,孩子对亲子关系不满就会跟父母顶嘴争吵,或者关上房门不跟父母说话,甚至离家出走。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当关系陷入僵局的时候,只有强势的或者说处于优势的一方先做出改变,破局的可能性才更大,因为相比于孩子,我们更能能力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我想大人之所以为大人,是我们比孩子更勇敢一点,我们先有一点改变,使关系的僵化能有一丝变化。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先去改变:让自己冷静下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了解关于孩子青春期的变化,聆听孩子的心声;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停止嘲笑和指责,而是伸出援手;去发现孩子的优点,通过赞美去放大他的优势,让他在无助的青春期拥有自信和力量。

虽然不管你怎么样对待孩子,孩子终究都能成为成年人,但是我们依然期待亲子间能绽放爱之花。我想,当这朵爱之花绽放时,我们不仅会感受到孩子小的时候带给我们的那种温暖和感动,同时你会发现,和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成人般的哲思对话也是很美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