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讲的时候,就已经有网友提出这个问题,写诗,包括与大自然通心,写关于大自然的诗歌,有没有什么步骤?到底怎么操作?到底怎么样通心?今天我就先说一下这个问题,这个工作人员请把那个通心的黄金三要件课件发进来,这个题目可能对有的朋友比较困难。

因为学习“通心”,只从头脑上、理性上明白怎么样通心是非常容易的,听起来是很简单的,但是“通心”的问题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不是概念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吧,如果你没有上过我的工作坊,没有进行过通心实操的练习,你没有体验过我们用通心辅导的方法和你通心,给你处理问题,甚至给你做个案,你是难以真正深刻理解通心的。因为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已经遇到很多,很多人他自以为看了通心的书就看明白了,实际上,他来参加过我们的工作坊以后,才发现通心原来是那么深邃、那么丰富,自己还不能够算是真正的明白了通心。


“通心”简单说,它的操作定义就是这个课件。它就是:一、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和状态。二、换位体验;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到对方的情绪与状态。三、有效影响;通过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态度方法方式来影响对方。这个道理一讲,好像大家就一下就懂了,其实未必。实际上这个通心是可以贯彻在一切行为里面的,如果体悟不到这一点,不能够算真正懂了“通心”。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只有两种关系。简单说,一个是通心,一个是不通心。不通心,那你就是在纠缠,最多中间还有一种状态,稍微好一些,就是你能维持,维持的含义就是麻木。那么既然通心适合人类的一切行为,那么当然也包括人审美的行为,包括写诗的行为,写诗它更需要通心。这个为了让大家具体了解什么叫通心?什么叫与大自然通心?在大自然中如何通心?我先讲一首我写的诗歌,这首诗歌就叫《鸟儿的角度》。这首诗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我在大自然中是怎么通心的?我先把这首诗发在里边,然后再请工作人员发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我是用很好的设备录制的,我自己朗诵的。大家先看看,然后再做一点解释。我先把这首诗歌放到群里:


《鸟儿的角度》


我行走在凤凰山麓,

茂密的树丛不时遮挡了路途,

清新的空气充满了绿色,

鸟儿的歌声因此更加突出。


大山中如此多歌唱家,

但听众却大概屈指可数,

除了你们彼此偶尔的应答,

还有谁因你们而驻足?


天空中不时有飞机掠过,

轰鸣声有没有震动你们的耳膜?

这些和你们同样能飞的东西,

是否被你们看成是同样物种?


当我不自觉地变换了角度,

一种心灵拓展的愉悦悄然浮出心头……

2018年1月16日于广州凤凰山


这个工作人员已经把这个视频的链接发进来了,大家点开看一看。

(略)

好,大家看完这个视频了吗?会不会多少有一点感觉?当时情况我还得补充一下:当时我行走在凤凰山麓,茂密的树丛不时遮住了路途,这个凤凰山是在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后面,山 脚下是一片坟场,一般是没有游人会到那个地方的。因为一般人都有点忌讳,看到坟墓这些都不愿意去,所以那个地方非常安静。这刚好合我的意,安静,没有人。我是不忌讳坟墓的。这些坟墓把游人们的脚步给挡住了。越过这些坟墓再往上走,就没有坟墓了,但是路也没有了。所以,我这儿写的是树木挡住了路途,因为我完全是在不断拨开树枝,走一条没有走的路,当你越往深处走的时候,完全就听不到人世间的喧嚣了,全都是大自然的声音……这个时候我就先静下心来听鸟叫。在这里 ,我随便提一个建议,大家去旅游的时候,首先第一个你要利用这个大自然,练习你的静心的能力。——“静心”怎么练习呢?你走到没有人的地方,你就听鸟叫,听鸟叫的时候,你要学会分辨一共有几种鸟?这个是有一定难度的,你心静不下来,你觉得鸟叫全都是一样。一旦你静下心来,你就会分辨出来,这个鸟是这个鸟,不是那个鸟,尽管音色比较 接近,但至少节奏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鸟叫的那个声音,音色听起来都差不多,很难分辨的。即使音色差不多,但是它的节奏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所以首先就是分辨鸟叫,就是这种非常有乐趣的一件娱乐。那么与大自然通心,那么到底怎么样清晰自己?这个所谓清晰自己,就是指我们到一个地方去旅游,我们有什么样的目的?你到底想干什么?你自己作为一个通心者,当你在大自然中的时候,比如说面对这个山川、河流、大海,面对这个植物、树、鸟儿、动物等等。你面对这些的时候,你想不想通心?你想不想写诗?其实你就是不写诗,你练习一下通心也是非常有乐趣的。当我们面对大自然的时候,通心的活动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目的,上次我在广州的时候,就在凤凰山下,我就办了一次与“大自然通心工作坊”。

这个通心分成两大类,第一个你希望自己能够为对方,也就是“通心对象”提供某种帮助,这个叫“帮助性通心”。当然这个帮助最后对自己也是有利的。比如说很多自然科学家,他们做的工作就是这一类,他们要去做那个科研工作,要去研究大自然,他就要尽量去与大自然通心。例如这个有些大学,本身就有一个专业,这个专业就叫“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这个是一种通心。

还有一种通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通心,就叫求助性的通心。就是我们要借助一个通心对象来进行娱乐、来做游戏、来从事艺术活动、甚至进行艺术创作、写诗,或者我们用这个借助通心对象调节我们自己的情绪、心情,甚至对自己进行治疗。比如说我们面对这个大海的时候,怎么样利用大海来对我们进行心理治疗?这个好像以前讲过,在大海中,大海最好的治疗就是帮助我们练功,练什么功呢?一个叫谦卑功,一个叫自信功。

为了研究这个“与大自然通心”的这个主题,我专门读过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一些著作,凡是我能够找到的,我都找来读了。所谓自然文学,美国自然文学,是美国18世纪19世纪开始兴起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就是随着美国这个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人们追求金钱,追求发财。与此同时,也出来一些逆反的人,一种逆反的思潮,包括那个惠特曼、梭罗、爱默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作家叫梭罗,他写了名著《瓦尔登湖》。我们现在国家总理的夫人就是一位研究美国自然文学的专家,她翻译了大量的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作品,她的书我几乎全都买了。

清晰自己有个关键是什么呢?这个目的有吗是很容易树立的,但是我们要做到清晰自己,不光是你的目的明确,最关键的是你能不能够放空、把自己杂念这些全都抛开?这个做到比较难,这个没有平时的一些功夫,你做不到。包括我们如果自己有一些心理问题、心理情结的话,就很难静下心来。关于这个静心的意义,清晰自己的意义,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佛学的诗,这就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诗实际说的就是一个清晰自己。只要你能够做到清晰自己,就能够做到放空,放下,这样,你看到的东西都是具有诗意的。这里边比较关键的一个词是那个“闲事”,“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个“闲事”不是指“休闲”的闲,是指与你当下的事情无关的事情,是与“正事”相对的。你当下是在大自然中,你要享受 大自然,就把与这无关的事情都抛开。“若无闲事挂心头”就是说没有负面情绪来干扰你。如果你能够做到没有任何负面的情绪来干扰你,那你肯定到处都是诗意了,只要你愿意写诗,你的诗歌就会源源不断地写出来。其实这个功夫不是一两天的,需要经过历练,就我自己来说,其实我写诗,在没有提出通心的理论之前,虽然也写,但是写的比较少,有时候一年就是一首、两首,三首、四首,最多就是十首。当知青的时候写的比较多,两年大概写了三十首。但是自从我自己提出通心之后,我感觉我的血液里边有通心了,我的诗就开始大量的涌现。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在2003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在全国举办“通心工作坊”,当时爆发了这个非典,单位就放假不上班了,当时我就想我到哪里去呢?我查了一下这个全国的疫情,湖南省是疫情比较少的,而且湖南省是我没有仔细停留过的一个省份,我就一下飞到了长沙,在那个岳麓山下租了一间农民的房子住下来,大概住了两个月左右吧,当时我就写了很多诗歌。到最近,写诗就更加流畅了,每一年至少都要写一百多首。前天我应邀去广州参加一个论坛,闲着没事儿,到广州去的路上三个小时,没有事我就写诗,共写了四首。关于这个怎么样学习写诗?我讲的这些大家听明白了没有?尤其是那些还没有正式的学习过通心,甚至都没有看过关于通心文章的人,是不是会有一些不太好理解?大家可以多提问。

那天就在上一讲的时候,有一位学员提了个问题,他说“我自己就是一个小学文化,后来参军,但是我非常喜欢文艺,我高兴的时候我也喜欢诗歌,但是喜欢诗歌写不出来,我就借用别人的诗歌,用诗人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看这个对不对?”那当然好了!你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你心中有诗意了,我们完全可以引用别人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个是第一步。如果你在某种场景之下,你突然想到了别人的诗句,那说明你心中就已经有诗意了。但是我这个地方要把关于写诗引用的问题,专门再讲一下,实际上关于写诗,你引用别人的诗句,这个是分成几种境界的,至少可以分成三种境界和层次。

第一种境界,就是你直接拿来用,完全搬过来就用,比如说傍晚的时候,你突然看到夕阳非常壮观、美丽,这个时候你突然就冒出来,禁不住要朗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你首先要做到了这一步,把这两句诗朗读出来,那个时候你至少体验到一种状态,一种诗意涌动的状态,能量上升的状态。

引用的第二种境界,第二个层次,就是“间接的引用”,什么叫间接的引用呢?就是你引用别人的东西,你在其中又加入了自己的东西加以发挥,这个叫间接的引用。所谓间接的引用就是通过借用别人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启发出来。举个例子吧,就举我自己为例。有一次我到青岛去,我走在海边上,我就脱口而出,开始唱那个“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大家都知道这首歌吧?就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我当时不由自主就唱出来了,唱出来还不尽兴,要有自己的发挥,我就结合当下的情景发挥了一段,大家稍等一下,我发进来。


《从草原到大海》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齐飞翔。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浪滔滔,

对着大海高声唱,

歌声随风扬。


大家看到了,这就不光是纯粹的引用了,就是加了自己的发挥了,这种状态也很好。最近我还发展出一种写诗的方法,就是读那些名家的诗,包括泰戈尔、纪伯伦等等大师的诗歌。如果感到有不满意,我就在他们的诗的基础上再改写一遍。这个也是一种产生诗意的方法,你把他们东西改写了,把它们提升了,在他们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体会发挥,加以创新,又近了一步。或者至少体现某种新的感觉吧。


《幻影》

你站在山顶看风景,

看风景者拿着望远镜在另外一山看你。

白云环绕在你的脚下,

你像幻影飘进别人梦里……


本诗模仿了著名诗人卞之琳的构思。富有创造力的作品总是容易激起再创造,模仿常常也可以充满美感与情趣。

下面是卞之琳的原诗:

《断章》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016年4月26日星期二于黄山。)

黄山

还有一种境界,我认为是“引用”写法的最高的一层,就叫借他人诗句来“画龙点睛”。就利用他人的诗句,把自己的诗歌的高潮推出来。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还是以我自己为例吧,就是三毛去世以后,我受到很大的触动,三毛的那首歌《橄榄树》我很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她那种洒脱的情绪,而且是敢想敢做的精神感动我,尤其是她知道王洛宾之后,《在那遥远的地方》他很早就唱这首歌,后来了解到王洛宾的情况,就决定去找王洛宾。临行之前,她还专门定做了一套这个藏族的服装,她见到王洛宾把这个服装穿出来对王洛宾说,我就是卓玛,这个显得三毛很可爱。她死了以后总觉得自己有什么被触动,而且她的死还促使我产生了一种心理学、哲学的思想,这就是关于四种死亡的理论,但今天这个不在我要讲的范围之内。大意就是第一种死亡就是“生物学的死亡”,就是人停止呼吸就是脑死亡,大脑死亡。第二种死亡就是“社会学的死亡”,就是说作为生物学的人还存在,但是不能进行劳动,不能创造社会价值。比如说一些植物人,一些非常严重的残疾人等等,他们只需要别人来照顾他,他自己创造不到什么价值,就是他在生物学意义上存在,但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已经死亡了。但是我这个说法只是借用“社会学”“心理学”这些词汇,不是很严格的,就是一种意会的词汇。第三种死亡就是“人本心理学的死亡”,就是说一个人他在生物学上是活着的,在社会学上他也活着,他在工作,他能够创造社会财富,他有正常的工作,但是他每天工作没有创新,都是做一样的事情,按部就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为人本心理学的精髓,就是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要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含义就是指潜能的充分发挥。就这样的人,他在生物学的意义上、社会学的意义上都是活人,但是人本心理学意义上他是死人。我觉得三毛的死亡就是属于第三种死亡,她感觉自己无论是感情上或事业上都不能再进行突破了,这样活着的话还不如死去。她在事业上受到一个重大挫折,当时她拍了这个《滚滚红尘》那个电影,《滚滚红尘》就是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改编的一个电影,三毛是编剧,这部片子发行过后很奇怪,得了很多奖,但是唯独就是没有编剧奖。这个事情对三毛的打击很大,没有编剧奖,因为她是编剧。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她跟王洛宾的感情,当时是失望而归吧,感情上也找不到安慰,她就选择这个道路。那还有一种死亡,就是最高形式的死亡,就是我称之为“全人心理学的死亡”,就是生物学上活着,社会学上也活着在工作,甚至在人本心理学上也活着,也不时有一些创新。但是没有终极关怀,或者没有在终极关怀上找到突破,也就是没有发现这个世界有什么新的意义感、价值感。所谓终极关怀就是你问这个宇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方面的死亡可以举一些大家,比如作家茨威格,他就属于这样的死亡,他是在1942年的时候,茨威格是享誉世界的一个名作家,他写的小说感情非常细腻,我非常喜欢看。我们国家著名的演员也是导演姜文就根据他的一部小说,就把他拍摄一部中国的电影,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大家都看得到,他改变成中国电影,情节是完全搬那个小说的。还有二站的时候,他感到人类居然堕落到这个程度,他觉得没多少意思,他也觉得活够了,所以在巴西的时候,他跟他的妻子就一起服毒安静的离去了。刚才讲了这个三毛,由三毛又扯到这个四种死亡理论。——我本来是讲那个“引用”的三种境界,第三种还没讲出来,这里我也举一首我自己的诗歌为例,大家稍等一下。


《自由——三毛之死》


市声喧嚣中你突然终止了歌唱,

滚滚红尘顿时也显得明静清朗,

独特的个性总爱走独特的道路,

平凡的诗句留下了永恒的回响: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死亡,并不意味着已经结束,

活着,并不意味着能够成长。

生命,永远可以自由地选择,

自由,唯有自由者才真正崇尚。


自由者可以自由地选择死亡,

不自由者总是疯狂地追求数量。

死亡,很少是自由的选择,

不自由的选择都是鸟笼中的飞翔。


自由的死亡可以激起无边无际的遐想,

正如大量外星人突如其来会引起普遍惊慌。

(1995年)


这首诗也是我写的比较满意的一首诗,你们看我是怎么引用三毛的?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朗诵)

大家看出来了吧,我就把她最著名的两句歌词引用进去了,正是由于这个引用,我后面就来劲了,就写出了一些自己认为是很得意的句子:

“朗读”:

最后一句“自由,唯有自由者才真正崇尚。”你不自由的人,在这谈自由都是空谈,真正自由的人才体验到什么叫自由?

“自由者可以自由地选择死亡,不自由者总是疯狂地追求数量。死亡,很少是自由的选择,不自由的选择都是鸟笼中的飞翔。”这几句也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就是说我们写诗,你如果能够结合她人的诗意,你的诗歌常常就会显得非常丰富。在这首诗里面,我就很自然的把三毛的两句融合进去了,而且正是她这两句,把后面的高潮推出来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她这里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的流浪精神”,实际上我们活在世界上,我们都是一个流浪汉,除非你在通心,这什么意思呢?

自然文学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人与人的关系,是怎么说呢?“什么是大城市?所谓大城市,就是上百万的人拥挤在一起,体验孤独的地方。”他就说出这个人与人关系的困难性。法国哲学家萨特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我也非常喜欢他,他特殊在什么地方?好多人雄心勃勃,一辈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得诺贝尔奖金。但萨特是颁给他都不要。诺贝尔文学奖曾经颁给他,他拒绝了,他说我不接受任何组织的恩惠,因为这样就表示我跟某种组织有联系,我就不是绝对自由的了,他以这个理由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萨特说了句名言就是,“他人是我的地狱!”。这句话说的非常好,“他人是我的地狱”,你不能说这个大自然是我的地狱,植物是我的地狱,不会的。但人不一样,人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有意志的人,每个人都想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改造世界,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的世界观顽固地改造世界。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多一个人你就少一份自由。所以就有了所谓的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围城》的名言:所谓婚姻就是一座城堡,外面的想跑进去,在里边的想跑出来。你结了婚,两口子在一起就开始纠缠了,然后稀里糊涂地生个小孩儿出来,又多一份纠缠,多一个人少一份自由,因为他人是我的地狱,这句话说的非常尖锐。说的尖锐,但是正确不正确呢?大家说正确不正确呢?它尖锐、极端,有提示的作用,有警醒的作用。但是它是不对的,怎么不对呢?这就是我们通心的理论和方法的价值了。通心的理论和方法,就是可以把这个“地狱”进行转化,最低限度就是转化为“人间”。什么是人间?大家至少可以和平相处,大家不要打架,大家有规矩、有秩序,遵守就行了。当然最好的就是“天堂”,所谓天堂就是大家都能通心的地方,就叫天堂。所以通心就是和“他人就是地狱”对着干的,所以运用现代科学那个理论来说,通心是一种反熵,好像我上次都讲到过了。“熵”是自然科学、热力学的概念,就是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的程度,就叫熵。通心它就是反熵,减少你的混乱程度,让你变得更加清晰,让你变得简单,直到大道至简。不知不觉已经讲了一个多小时了,我们现在是开始提问的时间了,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谁越开放谁的收获越大。

提问环节:

1、珠:老师刚刚说到,引用别人的诗句,有三种境界,第一是完全照搬,第二是间接引用,那第三种呢?

许老师答:第三种刚才讲了,就是借用别人的诗句来画龙点睛,作为高潮推出你自己的高潮。有一句话说的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这个前面两种引用实际上还是以别人的诗句为主的,相当于“我注六经”。所谓“六经”就是指中国的六部经典,这两句话讲的是我们这个国家传统文化里做学问的两种方式。这个地方我也可以引用来说明这个“引用”的问题,我注六经,就是我来解释六经。“六经注我”就是我借用这些经典来表达我自己的东西。

2、蓝天白云:我们静下来就可以体会到自然界花草虫鸟的感觉吗,体会到说出它的话就有诗意了是吗?老师,谢谢!

许老师答:我们静下来就可以体会自然界花草虫鸟的感觉吗?体会到说出他的话就有诗意了吗?是的!就是这样!你们可以试试看,就那次在广州举办的工作坊,我就教大家按照这种方法来写诗,结果我们一共十几个人,大概是十八个人,反正是有近三分之二的人都写出来了。

3、抗抗:请问许老师,您觉得高考语文中的“诗词鉴赏”题目设置 对培养学生诗意的帮助/意义大吗?

许老师答:高中语文中的诗词鉴赏题目设置对培养学生诗意的帮助意义大吗?这个意义大不大?至少是有意义吧,只能说有意义,我对这个没有研究。关键就是诗词鉴赏也好,什么鉴赏也好,鉴赏活动也就是一种通心,比如你要鉴赏李白的诗,你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李白,那你的状态是最好的,你鉴赏的最好的,而且你不仅变成了李白,你还超超越了李白,写出比李白还好的诗歌,那不就是更加奇妙了吗?

4、薪宇:诗意也要随缘吧?不能逼着母鸡下蛋呀

许老师答:诗意也要随缘吧?不能逼着母鸡下蛋,那当然是要随缘,但是有的时候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你写不出来的时候你想用这种通心的方法逼自己一下,你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到时候你从没有诗意可以发展成有诗意。刚才说了,我刚才讲了萨特的问题,萨特说“他人是我的地狱”。萨特还有一句名言,可以把它记住,包括对写诗都有好处。这什么话呢?大家都知道,萨特的哲学叫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一个主要的原理和命题就是“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活在世界上,总是要给自己下定义,所谓下定义,就是说自己认为自己是什么什么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我是一个诗人,我是一个作曲家,我是一个思想家,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聪明的人等等等等。萨特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够说你是诗人,你就是诗人,你必须写出诗来,而且要写出好诗来你才算是诗人。如果你只是认为你是诗人,你却不写诗,那你只是一个“认为自己是诗人的人”,大家听明白了吗?所以说,我在上一讲的时候我谈海子谈了很多,为什么谈海子?就是要强调一种精神,用我们传统文化的话说,就叫“知行合一”,用存在主义的话来说,就叫“存在先于本质”。海子老写:从明天起,我要喂马、劈柴、还要有一个房子,春暖花开,面朝大海。问题是你那么热爱大自然,你去做了吗?所以我就举了个美国自然文学家梭罗,作为一个对比,梭罗那样想,他就那样做,他就是一个真正热爱大自然的人,但海子他算不上,他只是一个“幻想自己热爱大自然的人”。大家听明白了没有?他不具有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的本质,因为他没有那种存在。梭罗就不一样了,他热爱大自然,他要过独处的生活,他就一个人跑到瓦尔登湖,在那个地方就是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他盖了一座木头房子,本来他是可以借用其他人帮忙的,但是他不愿意,他就是要一个人来盖。

5、心理中医:可以说:“存在是超越本质”?

许老师答:你说“存在是超越本质”,这个话就变成另外一个意思了,这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你在没有新的存在之前,你是原来的那个人的生活的本质,但是你一旦有新的存在,你的本质就发生变化了,超越原来的本质了。存在先于本质,存在超越本质,都是能够讲得通的。

5、问:“为做新词强作愁”对吗?

许老师答:为做新词强作愁,这个也是可以的。你强迫自己一下,就是发挥你的意志力。我们全人心理学,我自己独创了一个理论,就叫人格三要素理论。所谓人格三要素理论,就是讲一个人的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是人的三种基本心理素质。我们一辈子能活出什么样的生活质量?就取决于我们的智慧力、情感力还有意志力。只会发挥其中一种力量的人,他只能算一种片面的人格,不能算一个全人。所以有的人他写东西,如果只强调灵感的话是不够的,很多作品都是经过很多打磨才出来的,歌德写这个《浮士德》他写了六十年。光靠灵感,有的时候很难完成一个好的作品。但是我有的作品是一气呵成的,包括那个三毛那首诗,就是一气呵成的,还有《热爱生命》这些都是。有人说这个是在准备比较充分的前提下,因为我原来已经有很多智慧力、意志力、情感力的积累,这种情况一下爆发。我当时写那个《真诚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是凌晨两点钟的时候我就睡不着觉,我半夜起床,凌晨两点的时候开始写,到早上八点钟,我写了一万四千字。还有那个《痴人说梦》我也是一口气完成的,这种情况下是有的,但是应该说概率不是很大,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由于很多积累,突然一下就爆发了。大多数情况还是需要运用我们的意志的,包括调动我们的情绪。马斯洛他说了句名言,这个名言我好像以前也用过,他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但是《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从灵感到它的成品、到它的完成,中间是令人生畏的巨大的劳动,它中间改了很多遍《战争与和平》。这个马斯洛还提到一个概念,就叫“原发性创造力”和‘继发性创造力”,这个你光是有一种还不行,原发性创造力就仅仅是指你的智慧力,原发性的你灵感很丰富。继发性的创造力就是原发性的创造力过了之后你还有后劲儿,这个后劲儿就是靠你的意志力量,还有你的情感力量来支撑的。这个不知不觉时间又到了,时间虽然到了大家可以继续提问,这个提问,我承诺是都要回答的,有可能是在你提问之后,我在群里来回答。有的可能放在下次讲座的时候来回答。今天讲座就先到这个地方吧,讲座虽然结束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尤其是我今天教的写诗的方法,通心写诗法。大家可以去试一试,大家记住一定尽量找没有人的地方,哪怕是对着一棵树,对着一朵花,或者是在傍晚的时候对着夕阳,或者对着天上的几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