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分析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从目前来看,这类孩子数量多、分布广、监管难、责任重,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把留守儿童问题上升到了国家治理的层面。

1.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

根据全国妇联《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发表于2023-05-31)的说法: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儿童年龄界定在18岁以下(0-17岁)。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总体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数量多,并呈总体规模扩大趋势;第二,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第三, 缺乏有效监护甚至没有监护。具体概述如下。

(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超过六千万,并呈总体规模扩大趋势。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73%。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与2005年相比,小学和初中学龄阶段留守儿童分别减少了89万和226万,共减少315万,降幅为9.65%。大龄留守儿童(15-17岁)占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32%,规模达813万,比2005年减少了199万,降幅为19.68%。可见五年间,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

(3)留守儿童因为没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有效监护。其中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近1/3农村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有3.37%的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

调查显示,46.74%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在这些孩子中,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有10.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值得注意的是,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3.37%,虽然这个比例不大,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大,由此对应的单独居住的农村留守儿童高达205.7万,这是要特别给予关照的留守孩子。

2.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1)留守儿童日渐呈现出心理行为失范

尽管在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就把留守儿童问题上升到了国家治理的层面。但是,人们普遍把关注点放到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而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被忽视了,那就是留守儿童在普遍缺失父母关爱的背景之下,日渐呈现出的心理行为失范和矫正问题。这些问题,在三年疫情和“双减”后更加明显。

很多留守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缺乏有效监护,有的孩子说去找同学写作业,其实是去了网吧,父母不知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不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其实这并非农村孩子天生顽劣, 而是源于留守儿童无人约束,旺盛的精力又难以释放。这就是留守儿童日渐呈现出的心理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亲情的抚慰具有不可替代性,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儿童在“被留守”时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和孩子沟通少,缺少对孩子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与帮助,缺乏情感上的关心与呵护,致使亲情在孩子内心深处逐渐被异化,这时,如果我们不能从源头治理或者在合适的时机以合理的方式介入管理,那孩子的成长就会打上一个问号,行为失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之产生,后果不堪设想。

在三年疫情中,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加上许多祖父母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留守儿童的网课效果很不理想。

双减后,孩子多了自主时间,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学习、行为全凭自觉,而儿童的天性却是好玩,因此,诸多问题的产生可想而知。

(2)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并且面临诸多挑战

留守儿童在一定程度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并且面临诸多挑战。

不同的监护人会产生不同影响,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最高,祖父母隔代照料面临诸多挑战。

农村留守儿童不同的监护人对其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未来发展都会产生不同影响。全国妇联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数据显示,母亲外出,单独与父亲一起居住的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最高,达5.12%;父亲外出,单独与母亲,或与母亲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均较低,分别为3.13%和3.11%。

所有隔代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平均年龄为59.2岁,56%的年龄在60岁以下,绝大部分在50-59岁之间,甚至有12%的祖父母年龄在50岁以下。但是,隔代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很低,绝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有8%的祖父和25%的祖母未上过学。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祖父母在抚养和教育留守儿童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3)“5+2=0”。意思是如果两天的家庭教育缺失,那么五天的学校教育也没有太大意义。

当前,“5+2=0”的说法被教育界认可,其含义是:如果两天的家庭教育缺失,那么五天的学校教育也没有太大意义。对留守儿童来说,在两天的家庭教育中起主要监管责任的可能是爷爷奶奶,他们文化层次不高,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照顾孩子,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实际上,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几乎成为老年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沟通的唯一方式,这种补偿式溺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致使很多留守儿童进入学校后马上成为问题儿童,难以再接受学校模式的管理。

3.农村留守流动儿童

近年来,不少父母意识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就带子女到务工所在地生活学习,于是,产生了一个与留守儿童相对的群体——农村留守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是指随务工父母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生活学习半年以上的儿童。

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必须高度重视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6.91亿,城镇化率上升到51.27%。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形成的二元结构及由此衍生的制度、法规、政策、社会心理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因此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这近一亿儿童的规模,每年还以一定的速度在扩大,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