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几内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小国,面积28万平方公里,约为中国珠三角面积的一半,人口仅为145万,约为韶关人口的一半。这个国家名字虽有“赤道”二字,但赤道并不经过该国陆地领土,只通过其领海。

赤道几内亚在非洲的位置

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国,在首都选址上特立独行,将首都建在远离陆地领土近200公里外的一个小岛上,这个岛叫比奥科岛,是该国几个离岛中面积最大的岛,首都马拉博就位于奥科岛的北部。

从地图上看,比奥科岛位于几内亚湾近麦喀隆的位置,马拉博离麦喀隆最近处仅有40公里,离赤道几内亚陆地领土则有190公里,那么为什么赤道几内亚,将首都建在遥远的小岛上?

首都马拉博的位置

这不得不从赤道几内亚历史上的殖民时代说起。

15世纪末,赤道几内亚曾被划分到葡萄牙的殖民地,赤道几内亚所在的非洲整个大陆都归属于葡萄牙殖民特权下。到18世纪末,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某些殖民地进行交换,比奥科岛易主为西班牙。西班牙以此为据点,于19世纪开始向非洲大陆进行殖民推进。那时候,比奥科岛就在西班牙的主导下开始建设了。

西班牙在非洲大陆推进并不顺利,美西战争失败,法国排斥,使西班牙殖民地只缩减到一小块,即今天赤道几内亚的陆地领土。在此期间,比奥科岛始终是西班牙的开发中心,作为奴隶中转点和前进据点,到20世纪开始种植咖啡和可可,农业基础和经济基础都较好。而200公里外的赤道几内亚大陆,开发十分晚而且有限,直到1940年才彻底肃清抵抗势力,掌控该区域。开发的资源也仅限于出口木材等自然资源,总体水平很落后。

1968年独立后,赤道几内亚自然而然将开发较早,农业、经济、基建都较好的比奥岛作为首都地区,选址岛上的马拉博作为首都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此后的几十年至今,马拉博能维持几十年的首都地位而不倒,则不得不说它的政治原因了。

自1968年赤道几内亚独立至今只有两任首都,第一任任期到1979年,被军政府推翻并建立新政府,与现在的缅甸有些类似。不过更绝的是,赤道几内亚第二任总统与第一任总统是叔侄关系,可谓为了权力反目成仇。

两任总统其实是一家人,第一任总统腐败透顶,国家处于崩溃边缘,第二任总统比第一任总统能干一点,但好不了太多。赤道几内亚依然靠着可可豆、咖啡豆为主的农业出口为支柱产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自身财政状况也不断恶化,债台高筑。第二任总统显然意识到,国内颠覆政权的威胁始终存在,无力改变赤道几内亚的现状,那么将首都定在近200公里外的小岛上,那么就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政治动荡的冲击。

第二任总统任期从1979年至今已超过40年

照此情况,赤道几内亚应该强撑不了多久。但是事情出现了转机,1990年代后,该国领海陆续勘探出了石油资源,且蕴藏量不小。政府将开采权授予于美国几家石油公司,进行联合开发石油,赤道几内亚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富得流油,目前其人均GDP约为1万美元,是非常人均GDP最高的国家。

但是石油并未使该国普通百姓受益,赤道几内亚国内贫富差距极大,极少数的精英从中获得好处,普通人家与石油沾不上关系,其国内有70%的人口在联合国贫困标准以下。总统家族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而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日收入不到15元人民币。

贫富极度分化是动荡的温床,赤道几内亚统治集团远居比奥岛上,竟利用这宽阔的海域,天然的地理隔绝,发展起踞岛抵御内患的思维——因为赤道几内亚大部分贫困人口主要生活在其陆地国境内。政府与国外的石油公司进行深度利益捆绑,把卖石油的钱买枪买炮,建立军队,守卫小岛,这样甚至可以脱离陆地人民而存在。在小岛上设立首都,统治集团不仅不担忧威胁,而且还能相对稳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