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厚厚的《全唐诗》中,一共收录了两万多首唐诗。诗人们以生活为砚台,用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为墨,写就了一首首饱含人生经历的诗作。

那么在所有的唐诗中,最快乐的三首诗是哪三首呢?


01 李白《早发白帝城》

第一首是我们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李白是一个典型的乐天派,毕生追求的功能虽然至死不得,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心态。

他失意的时候快乐,比如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喝酒的时候也快乐,还把值钱的东西都拿去换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抢出换美酒。但他最快乐的时候,还是写这首《早发白帝城》的时候。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文简译为:清晨乘着船在朝霞漫天中离开了千白帝城,千里远的江陵似乎一天就可以抵达。经过险峻的三峡时,船也变得非常的轻快,只听见两岸的猿声不住,看见万重青山嗖嗖地向后退。

李白用了夸张的手法,以此来表达心中的快意。他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呢?

因为这是李白晚年被贬后忽遇大涉时所作。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此时已经54岁,他退居庐山。后来得到永王李璘的邀请入其幕僚,原以为可以在乱世中求得一线生机,奈何永王却因为叛国罪被杀,李白也受到了牵连被流放到偏远的夜郎。白发苍苍的李白不得不踏上流放之路,万幸的是还到达流放之地,突然便收到被赦免的消息。

李白心中的欣喜自然是不言而喻,随即乘舟东下江陵,在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02 孟郊《登科后》

第二首是孟郊的《登科后》

孟郊一生可以说是穷困潦倒,过得十分凄苦,以至于他的诗里都能读出一把辛酸泪来。他的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把他养大,所以他十分孝顺,写出著名的《游子吟》诗。成年后游历南北,在《寒地百姓吟》中写了人民“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的艰辛,《织妇辞》描写了织妇“如何织绔素,自着蓝缕衣”的反常现象。

这些事虽是写百姓之贫苦,却也是因为他官职卑微接近底层百姓后有感而发的,有很深刻的心理体验。应该说,在杜甫之后,孟郊又一次用诗歌深入地揭露了社会中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矛盾。

孟郊的科考也不顺利,考了三次都没考上,直到第四次才考中。考中的时候他已经46岁,可以说是经历了人生磨难后终于迎来了最快乐的“金榜题名”时,不由得欣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诗。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文简译为:

曾经不如意的遭遇不值得再谈,今天无拘无束地畅想未来吧。正是春风暖人的春天,骑着高头大马,过去的愁闷一扫而空,马蹄轻快,踏遍大街小巷,一天看尽长安城的鲜花。

孟郊在诗中把高中之后的狂喜、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写了出来。

03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三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因为杜甫写的诗都是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他的一生也过得凄苦,虽然出生豪门,却逢家道中落,自己还不会经营生计,变得十分的潦倒。这也导致了他能看到底层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以及官吏、统治者的黑暗。

他也见证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并把自己的所见所感都写进了诗中,比如著名的“三吏”、“三别”,既不失诗歌的韵律美,又如同一篇写实的文章。因此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

写这首快诗的时候,杜甫因为躲避安史之乱逃到了四川。763年,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传到四川,杜甫听到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文简译为:

忽然收到剑门外收复蓟北的消息,杜甫是喜极而泣,泪洒衣衫,因为可以回到家乡了呀!初闻此事分外欢喜。回头看妻儿的愁云也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准备启程回家。

虽然家贫买不起好酒,但也要痛饮几杯放纵庆祝。明天也好乘着明媚春光启程返回故乡。快快动身启程吧,穿过巴峡,到巫峡,到襄阳后又直奔洛阳,千里路程指日可待。

与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相比,杜甫的“便下襄阳向洛阳”则更让人兴奋。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人自由的喜悦,而是上升到了国运,是国家平定叛军后的喜悦。

此刻,忧国忧民的诗人想到了不仅仅是自己可以回到家乡,更是千千万万流离失所的百姓可以回到家乡重建家园,安居乐业。